沉稳的语调,专注的眼神,举手投足间透着专业与干练——在同事眼中,他是疑难案件的“主心骨”;在新员工心中,他是传道授业的“好教练”;在创新前沿,他是“雷芳工作室”里思维活跃的“攻坚手”。
“专卖工作既是执法,更是守护,手中权力一分重,肩上责任千钧担!”这是江西省南昌县烟草专卖局(以下简称“南昌县烟草”)二级专卖管理师杨砚珮常挂在嘴边的话。身兼数职的他,始终以匠心为尺,丈量着一名烟草专卖卫士的责任与担当。
投身一线淬真金
去年年底一天的凌晨,蒋巷城乡交界地带,寒风正裹挟着细雨,一众专卖稽查员与公安人员蹲守在目标仓库外围已近五个小时。“杨哥,这信息可靠吗?这地方也太偏了吧。”入职半年的年轻队员魏文俊低声询问道,语气带着一丝疲惫与不确定。

杨砚珮整理卷宗
杨砚珮目光如炬,紧盯着远处卷帘门缝隙透出的微弱灯光,沉稳回应道:“寄递反馈数据、异常资金流水、前期外围蹲点观察,相互是印证和闭合的。记住,线索核查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证据链的严密度就是案件的生命线。”直到远处一辆货车驶进,他随即部署,配合公安人员进入。仓库打开的瞬间,面对堆积如山的非法卷烟和神色慌张的嫌疑人,又冷静指挥现场取证、录像、清点、登记。
作为机动中队的办案骨干,老同事黎明华时常感叹道:“再棘手的案子,只要经过杨哥的手梳理,脉络立刻清晰,办法也就有了。”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涉烟犯罪形势和错综复杂的违法线索,正是这种在复杂现场抽丝剥茧的能力,使得每一起案件证据确凿、定性精准、程序严谨,从未出现一起行政复议撤销和行政诉讼败诉案件,这让杨砚珮成为同事们心中无可争议的“定盘星”。
处理投诉显担当
12313烟草市场监管服务热线电话的铃声,在杨砚珮听来,不仅是问题反馈,更是市场监管的晴雨表。处理投诉时,他总是第一个起身奔赴现场的,将冷峻的法条转化为有温度的调解语言,让矛盾在初始阶段便得以化解。
一次面对消费者买到假烟的投诉时,根据多年的识假辨假经验,杨砚珮深知这烟确实有高仿疑点,但他没有简单处理了之,而是仔细询问卷烟来源。在零售户解释认为是真烟才回收的,且得知是以市场正价收进的卷烟时,结合近期几起类似案例,杨砚珮察觉到可能有高仿假烟团伙在辖区以“假烟真卖”的模式欺诈零售户。他立即反馈领导,联合营销部门组织下发提示通知,提醒零售户不要上当受骗,并组织开展溯源研判和着手打击。
近年来,通过加强对12313涉假信息的研判,杨砚珮推动线索转化率达27%以上。“执法不是冷冰冰的处罚。”他常对同事说,“既要维护法律尊严,更要帮助经营者堵住漏洞,这才是投诉处理的闭环。”
智慧赋能破难题
作为专卖技能人才库和“雷芳工作室”成员,杨砚珮积极投身专卖管理研究,为提质增效提供新动能。面对传统市场监管中的痛点和盲区,他从不满足于既有经验,而是主动培养数字化思维。他参与的“专卖数据建模”“数据精准监管”等项目,通过将实战经验转化为算法逻辑与流程优化的建议,有效推动了大数据分析技术与专卖日常巡查、精准打击的深度融合。
“我们一线的突出痛点是什么?信息分散!市场监管数据、12313投诉举报、零售户进销存波动、周边消费环境变化……这些数据像散落的珍珠,只有多维融合才能串起来。”在小组激烈的讨论中,他详细阐述思路。通过整合多源数据,设置销量异常波动、品牌集中度突变、投诉频率、许可证状态等关键指标,赋予不同权重,并结合多名办案骨干积累的办案经验和市场洞察力,最终成功梳理出八类户指标与动态风险评分,不定期推送高风险户名单给对应稽查中队。
这一课题成果的落地实施,不仅显著提升了异常客户线索的捕捉效率,更在有限资源下提高了监管效能,为专卖工作插上了智慧翅膀。“技术是工具,但一线经验才是灵魂,只有把‘老专卖’的直觉和‘大数据’的理性结合起来,才能让监管长出‘火眼金睛’。”杨砚珮感慨道。
薪火相传砺精兵
作为经验丰富的专卖老将,杨砚珮的身影同样活跃在专卖队伍的讲台与训练场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今年的全市专卖大练兵活动中,他精心准备课件,将枯燥的法条、复杂的办案程序、关键的询问技巧融入真实案例场景,以“沉浸式教学”点燃大家的学习热情。

杨砚珮向同事传授办案技巧
集训教室里气氛紧张,杨砚珮正在组织一场高度仿真的“现场检查与询问演练”。他扮演一位态度强硬的店主:“我证件齐全,你们凭什么查?耽误我做生意,你们赔得起吗?”面对扮演稽查队员的新人小魏的盘问,杨砚珮突然发难,气势咄咄逼人,小魏一时语塞,面红耳赤。
演练结束,杨砚珮恢复平和的语气,“小魏,现场执法不是看气势,更要懂法、讲理、会沟通。亮明身份、出示证件是前提,其次要清晰告知检查的法律依据和范围,面对质疑,不要被对方情绪带偏,要围绕检查目的,用事实和法条回应。来,我们复盘一下关键点……”他不仅指出问题,更结合《南昌市烟草专卖行政执法视频记录要素清单》,示范了如何在高压下保持冷静,如何用规范语言控制突发局面,如何从对方看似强硬的辩解中寻找逻辑漏洞。他独创的“情景-应对-法条”三位一体教学法,将枯燥的法规转化为生动的实战场景,让学员们大呼过瘾。
除了集中授课,“杨哥课堂”更是深入人心,午休时间、下班后,杨砚珮的办公室常常成为“门诊部”,耐心解答老稽查员们遇到的个性化问题。稽查员龚苏昌拿着一份复杂的案件请教:“杨哥,这个案子涉及多个分销下线,口供有矛盾,主犯又零口供,怎么才能做扎实?”杨砚珮仔细翻阅卷宗,拿起笔在关键证据旁标注:“你看,这几个下线虽然说法不一,但指向的核心交易方式、时间、品牌是吻合的。要重点固定他们的银行流水、通讯记录,与现场查获的实物、物流单据做交叉印证。”这种“手把手”式的精准点拨,让年轻队员的专业能力快速提升。经他系统培训辅导的基层中队,在近年专卖技能比武与案件质量评审中的成绩合格率都有了大幅提升,还获得了全市首届法治知识竞赛团队奖项,基层中队专业能力有了整体跃升。
杨砚珮以沉潜的匠心、多维的才心与不变的初心,如同一颗铆在烟草专卖事业的螺丝钉,在案件查办的方寸卷宗间、在创新攻坚的思维碰撞里、在传技育人的谆谆教诲中,刻下了一名二级专卖管理师的坚实足迹,在平凡岗位上持续擦亮着专卖人的专业底色与时代锋芒。
都古外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