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从“无标可依”到“有章可循”:一套可复制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

近年来,湖南中烟郴州卷烟厂围绕中速迭代机组,从制度建设、技术改进、协同合作、精益管理等维度持续发力,打造覆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实现设备运行效率与产品质量双提升,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自主管理模式,为行业同类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

制度先行:筑牢设备管理“四梁八柱”

中速迭代机组作为郴州卷烟厂引进的行业新卷接包装迭代设备,在初期缺乏成熟管理参照。设备管理部负责人刘正明回忆:“设备刚进场时,没有统一标准,操作工不敢上手,维修工也没底。”

正是敏锐地察觉到这一“标准空白”,该厂从设备引入第一天起就将制度体系重构提上日程。技术人员梳理设备管理流程关键节点,制定修订5项核心制度与标准,编制3项防控手册,总结2项设备参数动态调整方法,构建起覆盖设备全流程的制度框架。《喂料系统及标识单元清洁保养标准》等专项制度填补了特定区域维护管理空白;全面修订的《机组安全操作规程》与《设备定期保养规范》为一线人员提供了精准指引;整合优化的《设备润滑管理手册》与《设备点检作业指导书》将设备维护从“经验驱动”升级为“标准驱动”。

截至目前,所有制度标准应用推广率达100%。期间累计采纳47条合理化建议、编制41篇单点课教案,形成“制度完善—实践反馈—优化升级”的闭环管理模式。针对迭代设备遗留问题,技术团队主动与上海主机厂深度对接,通过多轮技术磋商形成问题备忘录,明确后续设备统一配置标准,从源头减少调试阶段风险隐患。

技术破壁:奏响质量效率“双重奏”

“技术跟不上,设备再好也发挥不了作用。”技术攻关组组长陈立明表示。该厂聚焦迭代设备运行中的痛点难点问题,组建攻关团队,围绕提升产品质量和增强设备稳定性两大目标开展专项改进,攻克近二十道技术难题。

在产品质量保障方面,多项技术改进实现“从有到优”的跨越:供料成条机输送罩技术改进有效阻断杂质混入通道;供墨装置精准优化大幅降低印刷缺陷率;卷烟储存输送装置加装漏油监测装置实现异常实时报警;防漏油技术改进、美容器装置通道优化等确保产品内在质量稳定、外观精美。

图为操作工与厂家技术人员研讨产品质量

设备稳定性提升同样成效显著。针对部件更换不便、系统响应不及时等问题,优化改进供料成条机除尘吸风法兰座,大幅缩短维修更换时间;供胶系统改进提升供胶稳定性;包装机透明纸输送链增设张紧装置、商标纸纸库料位检测器改进检测方式,同时优化外观成像检测、小盒开口检测与停机信号联动,有效提升设备运行稳定性,为生产连续性提供有力保障。

协同赋能:激活跨域合作“新动能”

“单打独斗难成气候,协同合作方能致远。”该厂打破内部部门壁垒与外部合作界限,构建多维度协同工作矩阵。

在内部协同层面,整合车间、设备工程部、工艺质量管理部等核心部门资源,建立“问题共商、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工作机制。通过定期协同会议,实时同步设备运行数据、质量检测结果与维护进度,确保各环节无缝衔接。驻场工作人员表示:“从生产需求、技术标准到质量管控,每个部门都能提建议,不少问题当场就能解决。”

图片4.png

在外部合作层面,与上海、常德、许昌等主机厂开展深度合作,通过技术交流、联合培训、共建攻关小组等方式实现资源互补。主机厂专家定期驻场指导,技术人员周工说:“有专家在,技术难题能更快解决。”同时,该厂将设备运行中的问题反馈与改进建议及时传递主机厂,为厂家优化设计提供实践依据。这种“双向赋能”模式加速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设备持续优化注入新活力。

精益引领:打造全周期管理“新方案”

该厂坚持以精益管理理念为指引,在平衡质量、效率、成本关系上精准发力,形成覆盖设备全生命周期的自主管理模式。

运用系统思维对设备结构缺陷、功能缺失等问题进行全面诊断和精准分析,制定“一设备一方案”的改进策略。创新推出并行调试模式与设备前置检查机制,迭代设备与辅联设备同步调试,打破传统“串行作业”时间限制,有效缩短整体调试周期。

建立完善的经验反馈与共享机制,涵盖维修人员、操作人员、兄弟厂家和主机厂等多个主体。通过建立设备故障和质量异常信息库,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利用微信群、车间宣传栏、班会宣讲等渠道分享交流,促进迭代设备一体融合,提升整体设备管理水平。

如今,该厂编制的《迭代中速机组设备实施标准》已在设备全生命周期落地应用。“这套标准来自管理迭代设备的实战经验——小到制度怎么定,大到技术怎么改,还有部门间、主机厂怎么协同,都在里面写得明明白白。”该厂负责人说道。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都古外烟网 » 从“无标可依”到“有章可循”:一套可复制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