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趣谈香烟:一缕青烟里的功过与情仇

香烟,这个小小的白色卷纸,裹着碎叶,点燃后腾起一缕青烟,却承载了人世间无数的争论与情感。它就像一位让人又爱又恨的老朋友,时而给你灵感,时而让你愧疚,却总也离不开。

烟的“功”与“过”:一场永恒的辩论

要说烟的“过”,人人皆知——“吸烟有害健康”这六个大字,印在烟盒上,也刻在烟民的心里。可烟的“功”呢?却像隐形的推手,高额税利连年位居各行业前列,保增长、促就业,烟卷儿虽小,能量却不小。

从社会学角度看,香烟更是社交场上的“润滑剂”。饭局上递一支烟,陌生感瞬间消散;谈判桌上点一根,紧张气氛化为青烟。所谓“灰飞湮灭,事亦大功告成”,香烟驱散了人际的硝烟,用烟雾的交融带动了身心的交流。再加上它常与酒为伴,成了“和会众生”的利器,解除戒备,拉近距离。在中国,香烟更是礼尚往来的常客,逢年过节,高档烟销售火爆,因为它早已被赋予了礼品和公关的神圣使命。

文人与烟:灵感之源?成瘾之伴?

有趣的是,香烟和文人墨客似乎有不解之缘。朱自清、林语堂、梁实秋、鲁迅,这些文学巨匠都是资深烟民。他们在《生活的艺术》、《谈抽烟》等文章里,把吸烟描绘得诙谐幽默,妙趣横生。当代作家中,路遥写《平凡的世界》时,烟伴随文思泉涌;陈忠实创作《白鹿原》时,离不开陕青钾茶和雪茄,在烟雾缭绕中繁衍故事和人物。

最绝的是贾平凹,他曾为某烟厂写了一篇“吃烟”戏文,调侃道:“我是吃烟的,属相上为龙,云要从龙,吃烟吞吐烟雾要做云的。”他还强调“烟是自焚身亡的忠义之士”,不能轻易与人分享。结果,这烟一下子销售火爆,可见文人一支笔,胜过千万广告词!

烟的“哲学”:解忧良药?自我安慰?

吸烟还能调节情绪。情绪低落时,点一支烟,仿佛世界都安静了。一位名人曾深情评价:“在所有的东西都是制造出来的情况下,没有一件比这件(烟草)造得更好了,它是饥饿人的食物,哀愁人的兴奋剂,失眠人的酣睡,冻得发抖人的炉火。”这话虽带夸张,却道出了烟民的心声。

当然,香烟并非万能,但没有烟的烟民却觉得万万不能。忙忙人生,坐下来干啥?先抽支烟再说。这成了多少人的日常仪式?

一缕青烟,几多情仇

香烟,有功有过,有得有失,让人欢喜让人忧。它像生活中的一位老友,时而给你灵感,时而让你愧疚,却总在那一刻的青烟里,带来片刻的宁静与思考。或许,这就是香烟的魅力所在——不在于它是什么,而在于它成了什么。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都古外烟网 » 趣谈香烟:一缕青烟里的功过与情仇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