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贾家父子的“莓”好时光

2月16日上午10点多,阳光明媚。

记者随山东临沂市费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新庄烟站站长王永立来到新庄镇太和村的草莓大棚时,72岁的村民贾俊启正忙得不亦乐乎。“春节前后,订单比往常多,草莓供不应求。”贾俊启一边与我们打招呼,一边按下大棚通风按钮。不一会儿,大棚里的温度便调整到适宜草莓生长的25摄氏度左右。有点热,他便脱下厚棉服,小心行走在垄沟里,仔细查看草莓长势。

今年是贾俊启种植草莓的第3个年头。他家有2个草莓大棚,一个大棚占地约一亩半,每亩能种9000多株草莓。每年烟叶采收结束后,他便利用闲暇时间种草莓。元旦前后,大棚草莓陆续上市,给他带来更多增收的希望。

在草莓大棚里,贾俊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头茬草莓成熟算起,一直到来年5月份,大棚里都有新鲜草莓产出,纯收入约有8万元。

望着为新春增添了几分喜庆与甜蜜的草莓,贾俊启席地而坐,打开了话匣子。

除了草莓种植户,贾俊启还有别的身份。他曾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还是一位老烟农,在种烟方面是一把好手。

他的种烟之路是从55岁开始的。彼时,“不懂技术”“半路出家”的贾俊启有太多知识要学习,经常忙得不可开交。

“早些年种烟很累,移栽、采收、烘烤都离不开人。那时用土烤房烘烤烟叶,每隔两三个小时就得添一次炭、看一下温度。”贾俊启感慨道,“种是金、管是银,烘烤是个聚宝盆。为了帮助我们通过种烟增收,烟草公司下了很多功夫。现在烟叶生产各个环节都有先进适宜的机械可用,我们种烟既省心又轻松。”

“以后种烟还会更轻松。”一旁的王永立笑着说。近年来,烟草公司联合相关企业持续研发适合当地的烟用机械,不断为烟农种烟解除后顾之忧。

说话间,贾俊启的儿子贾艳军走进大棚。贾艳军是一位“80后”烟农,在种烟前是跑长途的货车司机。

“那时,我从海南拉荔枝到哈尔滨,要跑八天八夜。干这行,劳动强度很大,收入也不稳定。”贾艳军回忆道,“如今,烟草公司服务贴心、指导专业,我们种烟轻松了很多,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收入也相对稳定。”

“有烟站指导,有父亲领路,我在种烟方面走的弯路比较少。”贾艳军如今子承父业,从烟站和父亲那里学到了很多种烟技术,掌握了一定的管理经验。从开货车到种烟,年收入从10万元到20万元,他们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对于贾艳军这样的新烟农,费县县局(分公司)给予特别关注,经常组织烟技员上门指导、开展技术培训等,着力打造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新烟农队伍。如今,新庄镇已发展了一大批学习能力强、种植意愿强、配合程度高的年轻化、职业化烟农,为烟农队伍注入了新活力。

为助力烟农增收,费县县局(分公司)还综合考虑区域、气候、土壤等因素,结合当地生态特色及优势农业产业,探索构建“粮烟共生、区域轮作、双促双优、产业融合、循环发展”的新型耕作制度。贾家父子管理的草莓大棚便是费县县局(分公司)帮助烟农实现多元增收的一个缩影。

“如今,靠种烟、种草莓,我在县城买了房,还买了小汽车,生活越来越幸福。接下来,我的目标就是供两个女儿读书,让孩子们都有出息。”谈到新春愿望,贾艳军的话语中透露出对现在生活的知足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说起如今的好日子,贾俊启(左)和儿子贾艳军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宋雪妮摄

视频制作:宋雪妮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都古外烟网 » 贾家父子的“莓”好时光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