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人理论成绩超90分,最高分95.80。早春3月,一张第二届河北中烟烟叶评级职业技能竞赛成绩汇总表贴到了公示栏上。
这样的分数意味着什么?“基本上一看题就知道在书里的第几页,哪一段。”总成绩第一的王圣丰这样回答。
品牌要发展,原料是保障,而高技能原料人才则是核心驱动力。从2022年起,河北中烟连续三年举办烟叶评级技能竞赛,锻炼队伍,发现人才,交流互鉴。
河北中烟原料供应部员工吕鹏辉正在参加第二届河北中烟烟叶评级职业技能竞赛把叶评级环节。(李云博 摄)
走进王圣丰在中国烟草总公司职工进修学院的临时宿舍,一本一指厚的《烟叶分级工专业知识》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封面微黄泛白,用透明胶带锁边,版口是手写的目录,黑红两色的圆圈、下划线、注释填满了字里行间,厚度比书脊蓬松了一倍,像“熟”透了一样。
“去年理论是弱项,今年我们早早就来这封闭集训了,白天看烟叶,晚上学理论,每天都是忙碌而充实的。”
笔者拿起另一本,“鹏辉,你的书怎么这么新?”本届“探花”、90后小伙吕鹏辉嘿嘿一笑:“上一本翻烂了,这是刚买的。”
近年来,原料供应部不断探索员工培训新思路,积极与行业培训机构合作,坚持内训、外培相结合,启动“师带徒”计划,选拔培养技术骨干,吕鹏辉就是“育苗”的重点。
“刚干烟叶的时候不敢说话,自己水平达不到,心虚没底。”通过内训强基和两届大赛历练,上班仅6年的吕鹏辉就考下了二级烟叶评级员证书。今年的赛场上,他不仅理论成绩摘得桂冠,3项实操分数也都大幅提升。“竞赛让自己的理论和实操水平都有提升,工作中更能有的放矢,尤其在烟叶精选复烤时,更有底气指导工人操作,实现烟叶精选质量和上选率的双提高。”
在烟叶工作者中,流传着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2片相同的烟叶。在我国,东起黄海之滨,西至伊犁边陲,南起海南岛,北迄白山黑水,从低于海平面的吐鲁番盆地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山区,到处都有烟叶种植,不同产区烟叶质量状况和风格特征存在巨大差异,即使被认定为同一国标等级的烟叶,其外在表现也有很多不同。
要想淬炼一双火眼金睛,没有量的积累是不行的。三届大赛为原料工作人员提供了海量的烟叶样本和充足的鉴别时间。借此,王圣丰建立起一座数据库——存有100多种、上万张图片的大脑图库,“定级时,通过眼观、手摸、鼻闻的综合分析就能看穿它的‘前半生’。”
第二届河北中烟烟叶评级职业技能竞赛甩把评级竞赛现场。(李云博 摄)
以赛促培,以赛强技。多年来,百余人在竞赛中开拓了眼界、提升了技能,原料供应部业务岗位取得技师职业资格人数占比达92%,涌现出多位技术专家和行业能手,为企业筛选了专业化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了梯次化人才队伍。
“未来,我们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劲头,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激发技能人才自我提升的内生动力,持续提升原料保障队伍素质水平,推动原料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佳绩。”河北中烟原料供应部主要负责人雷建生说。
邻近春分,离家半个多月的王圣丰、吕鹏辉和二十八名同事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前往火车站。候车时,三十人的队伍远远望去,满眼都是希望所在。不久,这趟“复兴”高铁加速启动,向着春天疾速驶去……